内容提要: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庄红韬)11月17日,记者从农业部召开的2011年种子执法年总结会上获悉,在农业部组织种子执法年活动的第二年,各省(区、市)按照农业部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种子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2011年对我国种业发展是不平凡的一年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庄红韬)11月17日,记者从农业部召开的2011年种子执法年总结会上获悉,在农业部组织种子执法年活动的第二年,各省(区、市)按照农业部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种子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2011年对我国种业发展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并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确立了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指明了种业发展方向。各地结合贯彻国务院《意见》和会议精神,加大种子执法工作力度,上下协同,检打联动,成效显著。
通过抓市场准入加大企业清理力度。农业部于8月22日发布了新修订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提高了准入条件,坚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许可。各地进一步扩大集中清查范围,从“两杂”种子企业扩展到常规种子企业,由中小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今年1-10月各地依法吊销、注销或撤消许可证575个,对713家问题企业作出了限期整改的决定。经过两年的清理,我国种子企业由8700多家减少到7500多家。
通过抓品种管理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农业部已将343个未提交标准样品的国审品种进行退出公示,并将未提交标准样品的省审品种转给相关省进行退出处理。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开展了品种退出工作。今年是开展品种集中退出工作以来,退出力度大、范围广、数量多的一年。
通过抓质量监督加大种子抽检力度。通过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样数量、扩充检测内容不断加大种子检测力度。今年部级监督抽查范围扩大到24个省、30多种作物,抽查样品1200多个。在去年开展玉米品种真实性检测基础上,今年又建立了玉米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库,并首次开展了水稻品种真实性检测。据农业部企业监督抽检结果显示,玉米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稳定在95%以上。
通过抓执法检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各地结合全国“双打”行动,联合公安、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深入制种基地、企业和种子集散地,组织拉网式排查和明查暗访,将乡镇和农资市场作为重点区域,查企业资质、查品种审定、查质量指标、查标签广告、查经营档案。建立部省联合督办机制,抓典型案例,抓大案要案。据统计,各地累计派出执法人员34.6万人次,检查市场17067个次、企业及门市25.6万家,依法查处案件6800多起,没收假劣种子179万公斤,涉案金额1420多万元,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保护了农民利益。
通过抓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种子管理部门在执法活动中树立了执法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2011年,农业部对14个重点种子质检机构配置了分子检测设备、建设了标准样品库,改善了检测技术条件。目前,全国省级种子质检机构有14个具备了品种真实性检测能力。各地举办种子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班300多期,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管理队伍素质和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抓诚信建设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今年2月中国种子协会牵头倡导企业诚信和自律活动,组织53家玉米制种企业签订了“中国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公约”。中国种子协会还首次开展了企业诚信分类评选活动,依据企业综合业绩和实际表现,分别授予62家AAA级、79家AA级和21家A级信用企业,推动了种子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本文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