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www.jl178.net 电话:025-84686500 责编: 方昊 版式:史云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重点新闻
A
11
好景不长,伦敦治污的法案和措施主要是针对燃煤的控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爆炸性增长的汽车喷出的尾气取代燃煤,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伦敦治理空气污染也做出相应转向。建立起发达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同时对私家车下狠招治理,又为“非机动车出行”大开绿灯。伦敦的空气质量不断提高。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11条线路,全城270多个站点,每天300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
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英国人都知道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的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很多部长和议员们都会住在市区的专属公寓里,每天花上15分钟步行或是搭地铁上班。对于这样的安排,多数官员们是感到满意的,一来租房子的钱是由公费支付,二来每天有这样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放松一下。在伦敦地铁上,你可能就会常常碰到市长。
英国除对汽车本身和燃料等做出种种规定和管制外,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
通往干净城市的路再长,也不该是条堵满汽车的路。就在中国的公路陷入越宽越堵困境时,英国人已开始建设自行车高速了。在伦敦市长推广下,2010年7月,一条8.5英里长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从伦敦南部一直通向市中心。市长本人也是经常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综合人民日报、齐鲁晚报报道
C
“公车”近乎绝迹
首相和大臣才有专车
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其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开着大灯。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
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
1952年的“伦敦大雾”事件中,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几天内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这种雾形成的根源,主要是当时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带动了大量工厂的落成。这些工厂又大多建在市内,加上伦敦寒冷的漫长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来取暖,伦敦的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笼罩不散。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销声匿迹。
2001年英国各电视台播放了那场大雾降临时的情景:那几天,伦敦处在高气压控制下,百米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人们走在街头,看不见自己的双脚,伸手不见五指。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
A
近日北京出现罕见的大雾天,雾都的缥缈,让很多人想起了名侦探福尔摩斯生活的那座城市伦敦。想起了1952年同样发生在这个季节,那场在几天内导致4000多人死亡,十万人生病的大雾。英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换来了可贵的觉醒。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英国伦敦早就把“雾都”的帽子甩了。
恐怖的“伦敦大雾事件”
4000人丧生,棺材不够用
如今的伦敦,烟雾中污染物很少。
B
半个世纪摘掉“雾都”黑帽
治理空气污染,让法律说了算
英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换来了一个清醒:1956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前列部治理大气法律,之后又有数部法律出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效果显而易见,到上世纪70年代,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1975年,伦敦有雾的日子从19世纪末期每年的90天左右减少至15天,1980年则只有5天,“雾都”已远离了伦敦人的生活。
1952年的灾难让伦敦人决心走出迷雾。一贯相信契约法制的英国人,首先开始制订一系列环保法案。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城区内开始设立无烟区,发电厂和重工业等污染大户迁往郊区。1968年又一次颁布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更高的烟囱,以利于污染物的疏散。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更是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相继颁布的法令更加繁多和详尽,这些法案成为伦敦迎来新生的保证。
1965年以后的伦敦,有毒烟雾已经绝迹。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雾都”称号终于不再名副其实。现在,即使是在傍晚下班高峰期站到车流量密集的伦敦桥附近,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令人不愉快的气体影响你欣赏泰晤士河岸的好心情,除非你仍然在怀念福尔摩斯笔下的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