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琴
去年,在一些公益组织发生信任危机的同时,民间公益却如火如荼地展开,“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爱心衣橱”、“老兵回家”等一系列公益行动,在神州大地传颂,有燎原之势。
一次聚会,谈及这个话题,一位年轻朋友感叹,“免费午餐”的发起人,是《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做“大爱清尘”的是《经济观察报》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微博)……他们都拥有独特的社会资源和能力,我们就不好做了。
这里面有一些误解。媒体记者做公益,有他们的优势。但公益是人人可做的事。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倡导人人做公益。
你或许不能像富豪那样捐出大笔的财富,但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件爱心棉袄、一只爱心书包、一碗热气腾腾的爱心粥,就是公益。你或许只有维持生活的一点点钱,但可以捐出时间,做一个光荣的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你没有能力做引起轰动的大事,但可以做小事,从身边事做起。与捐赠大笔财富相比,邻里之间细水长流式的相互帮助,同样值得称赞。公益不是富人或企业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可以实现的生活方式。
我国不乏公益传统。每当灾难来临,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助人为乐,也一直受到推崇。这几年,明星做公益成了一种时尚,一些影视著名演员通过各种途径做好事做善事受到公众赞扬。但从总体上说,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公益事业相比,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有权威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慈善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而美国的比例为2.2%,相差220倍。美国2009年各类基金会达到75595个,中国只有1800个,只有人家的2%多一点,而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4倍。十多年前,全美就已经有超过75%的家庭做出过捐赠,成年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为公益事业捐献过时间……可见,发展公益事业我们任重道远。
公益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能为社会解决一些问题,还能培养公民的向善之心。一个富豪捐赠100万元,与10000个普通人每人捐100元相比,虽然总金额都是100万,但后者更有意义。因为它不仅同样能给弱势群体带来帮助,还体现了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向善的人多了,社会才能和谐,世界也才会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