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公开抵制广东身第二届农运会一事传出后,10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赛会扎堆引发质疑,大型运动会是不是太多了》的文章,列出了一连串的数字,发出了“大型运动会以及中国体育界到了需要谋求变革时刻”的声音令人思考。
办运动会旨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素质”。通过运动会激发公众投身体育的热潮。但是,时下国内运动会名目之多,之巨型确实令人眼花缭乱。掐指一数,有全运会、体育大会、城运会、农运会、残运会、大运会、中运会,还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等。据悉,下半年全国的运动会日历值得满满当当,少则一月一会,多则一月两会,赛程的密集程度令人目不暇接。运动会扎堆固然也会给公众一饱眼福,也会给某些体育尖子一展技艺的机会,但是,其给地方财政和社会各界带来的忧烦也不言而明。
比如,运动会费用开支就是一大负担。办一次赛会,几十亿、上百亿的开支早已司空见惯。为着办好运动会,主办单位甚至“挖地三尺”,四方筹集经费。个中,尽管也有商家赞助,但是,大头仍然需要地方财政负担。一个运动会下来,往往财政负债累累。此外,一个运动会,交通、环保、安保甚至接待都压力重重,一旦出事,往往上追下查,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有的地方为着运动会的风光不惜毁林辟地,侵害公众利益,酿成政民关系紧张。早年河南南阳江泥镇政府把上千即将成熟的小麦推平改种树苗,就是为着迎接在当地举办的全国农运会。此事,在媒体曝光后,成为千夫所指。
运动会泛滥造成负面影响早已是路人皆知,为何各地运动会仍在“乐此不疲”地出现?一个症结是,在某些地方领导人心目中,运动会成了地方政府“体面之会”。一些地方官员认为,运动会使地方堂堂正正地邀请上级领导人前来参加开幕式,自己也能风光一阵子,提高地方知名度等等。
诚然,运动会办得出色,会给当地增添一些知名度。但是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决不是靠运动会打造出来的。在公众的心目中,一个地方受到广泛认可,引发公众感兴趣,关键是这个地方的人文环境、法治环境、诚信环境,而这些环境的建立需要靠广大干群长期努力和正确的举措,仅凭靠花巨款办一两次运动会提高知名度是一种偏见,一厢情愿。
运动会过多泛滥的一个原因又在于地方财政拨款没有设置大卡,仅凭主要领导的一个批示。假若凡地方财政开支都要经过人大讨论,甚至网上征求意见,可能会得到遏制。因此,地方财政把关不严,导致运动会争相出现的原因之一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落实公众的监督权。
概言之,运动会要办,但要精简办,更要节约办。做到这一点,需要按科学发展观办事。而今,当着深圳公开抵制广东省第二届农运会的消息传出后,似乎给了林林总总的大型运动会一盘冷水:大型运动会需要减肥瘦身了。
作者:冯创志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欠扁 | 支持 | 很棒 | 找骂 | 搞笑 | 扯淡 | 不解 | 吃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