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解放日报 近年来,随着大批老教师退出教学一线,越来越多年轻人走上大学讲台。这一现状会否带来本科教学“青黄不接”的隐忧?昨天,复旦大学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从59位报名老师中初步选出的32位选手走上讲台授课20分钟,现场比拼教学技能。参赛青年教师的表现让评委专家喜中有忧。
据了解,32位教师分文科、理科、医科和公共教学四组,进行评比选拔。来自本校各院系精品课程负责人、高等研究所,以及外校的教学专家根据其教案设计和现场教学状态综合评分。在复旦大学高等研究所专家丁妍眼中,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了“与时俱进”的优势,为上课准备了更多新手段、巧心思。例如,讲授半导体器械原理的蒋玉龙,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把投影屏幕变成触摸屏,手指指点间,幻灯片随之变换。讲授有机化学的王辉这次给自己出了道“难题”,讲授定义非常复杂的同分异构现象中的旋光异构。她从镜子说起,阐释旋光异构特有的“互为镜像,但两者不能完全重合”这一 “手性”特点,有评委老师给出“连高中生都能听得懂”的评语。
在看到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评审专家心忧。一位评委扳着指头算,这次参加复赛的32名选手中无一来自“文史哲”等基础专业。他坦言,“文史哲历来是复旦的命根子,更是我国高校文科‘基础中的基础’,为何全校性的青年教师大赛,竟然少了这些专业呢?” (彭德倩)
作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