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经过:
北影学生校内殴清洁工致死 传开奥迪停车引纠纷
昨晚9时许,新浪认证的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发布一则惊人消息:昨日15点08分,北京电影学院某学生因停车不当与校内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清洁工死亡。随后该生被传唤至公安机关,现校方正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向北京电影学院工作人员求证,证实该消息属实,之所以在微博前列时间发布,是因为昨日晚间关于该事件的各种小道消息在网络迅速流传,所以发布微博以正视听。目前,涉案学生正在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取证。有网络传言称,该学生经常开一辆奥迪车,而死亡的清洁工年仅43岁。 陈玲莉
北影清洁工与男生互殴死亡 工友回忆称是老实人
昨天下午3时许,北京电影学院2号学生公寓后面,一名学生因停车问题与一名清洁工产生纠纷,双方发生打斗。清洁工在打斗中突然倒地,不治身亡。目前,该学生已被警方控制。
清洁工与男生互殴中死亡
事发地点位于北京电影学院校内2号学生公寓后面,紧挨着学校的浴池。今天上午,浴池几名工人回忆称,事发时他们都在屋内,听到外面传来打斗声后,他们跑出去看到,一名学生和一名清洁工扭打在一起,一名女子在一旁劝解。冲突双方用拳脚互相打,并没有用棍棒或是刀具。随后又有其他一些人前来劝架。打斗中,这名清洁工往后退了一段,突然倒在一个井盖旁,一动不动。
周围人急忙上前查看,并立刻报警。随后,该学生被警方带走。清洁工在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今天上午,北京电影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证实,冲突双方是因停车问题发生了纠纷。当时,学生开一辆银色奥迪车,他停放车辆的位置确实是不当的。
他今年6月才来学校工作
记者上午在校园内死者工友处了解到,出事清洁工叫王三明,今年43岁,来自河北沧州。今年6月底,刚刚来到学校工作。北京电影学院的保洁工作承包给了一家保洁企业,王三明是从网上看到招聘信息,自己前来应聘的。
记者在王三明的宿舍看到,他的床头东西不多,摆着个小音箱,还有一些衣物。床底下摆着一双黄胶鞋和几个啤酒瓶。工友透露,王三明平时比较老实,上完班一般就回宿舍休息。王三明还没有结婚,听其说过老家还有个哥哥。“三明会用手机上网聊天,晚上有时候还喜欢吹吹口琴,比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工人活泼一些。”一名老师傅说,对王三明的身体情况,他们了解不多,平时未见异常。
今天上午,北京电影学院工作人员称,学校某学生因停车不当与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该清洁工死亡,现校方正积极配合调查工作。海淀警方透露,已将涉案嫌疑人控制,正在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
学生悼念清洁工
今天清早在校园里,有许多学生在谈论这件事,一名自称是摄影专业的男生说,一些人不懂得谦让和谦和,以后不可能做好文化工作,几名学生表示,他们将组织活动,悼念这名去世的清洁工,“人家毕竟是踏踏实实对校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许前程 张航)
网友质疑:
如此狠毒!打死清洁工的大学生他爸是谁?
下一页:
放纵戾气,大家都无路可走
放纵戾气,大家都无路可走
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社会温情何以在飞速的发展中渐渐流失。让不同阶层的人增加了解,接受和容忍彼此的不同,这可能才是消除戾气的有效途径。
韩适南
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一名开着奥迪车的在校学生与一名清洁工因停车问题产生纠纷,双方随后发生打斗。该清洁工在打斗中突然倒地,随后不治身亡。北影校方一位负责人称,双方为互殴。(据12月6日《京华时报(微博)》)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竟然引发了一起命案,这恐怕是任何人都没有意料到的。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当事一方还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由于事件正在调查中,一些详细的信息还没有被披露,然而就已知的信息,我们也能做出大致的判断:这并非是利益冲突所致,只是戾气让事情变得不可控制;暴力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而且给当事双方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停车产生的纠纷,几乎无时无地不在上演,车主和车主之间、车主和路人之间、车主和交警之间、车主和收费员之间……但很少听到有因此大打出手的,致人死亡的就更为罕见。在大学生与清洁工的冲突中,不论具体的对与错,单就当事人以暴力去解决纠纷的方式,可见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对于年轻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些年,类似的事情让人记忆犹新:西安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下车将被撞者捅死;大学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驾车撞倒两名学生之后,表现得不以为意,这都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戾气。戾气行事,暴力解决,似乎成了一些人解决各种问题的固定套路,这与当事人身份的高低并无多大关系,也不取决于其是否开着豪车。而放纵戾气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无路可走。
就这起纠纷而言,大学生和清洁工之间,虽然论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都有着极大的差距,但如果双方在初交涉时能有善意的表达,恐怕很难走到肢体冲突的境地,更不用说闹出人命官司了。那么,为什么他们都不愿“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优裕的大学生可能从来没有感受过底层的艰辛,也很难与他们有共同语言,并发自内心地尊重一个清洁工。而艰苦谋生的清洁工可能也容忍不了衣着光鲜的大学生对自己飞扬跋扈,并视之为为富不仁,而不把它当做一时的年轻气盛。不同阶层之间缺乏沟通,必然产生误解和对立。彼此都认为很难说服对方,也不愿做“无用功”,用拳头说话就成了前列选择。当初,药家鑫非要杀掉事故中的受伤者,有一个很奇怪的理由就是“农民很难缠”。
就像之前的类似案例,与清洁工互殴的大学生已经被贴上了“富二代”的标签,但是,仅仅把这起纠纷归结为为富不仁未免又太简单了。为什么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面对与自己完全处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人,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教养?如果面对一个西装革履的教授,他还有这么大的戾气吗?
这可能就不是富与穷的问题了,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社会温情何以在飞速的发展中渐渐流失。让不同阶层的人增加了解,接受和容忍彼此的不同,这大概才是消除戾气的有效途径。
戾气飘荡,谁都可能下一个受害
戾气飘荡,谁都可能下一个受害
李晓亮
“殴斗致死”,此类悲剧即便是在影视中,只要涉事者非罪大恶极,都会让人黯然神伤,何况是发生在现实中,校园里。北京电影学院,日前就上演了这样一幕悲剧:5日下午3点多,在北京电影学院校园浴池附近,一名该校学生与一名清洁工因停车问题产生纠纷,双方随后发生打斗。该清洁工在打斗中突然倒地,随后不治身亡。目前,该学生已被警方控制,警方正对此事进行调查。(12月6日《京华时报》)
在全民微博时代,信息传播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在事发后不久,我就在微博上看到了此事。是路过现场的目击者发的消息,称奥迪车上的年轻男女都参与了殴斗。而随后该校的官方微博发出的消息,此事被定性为双方互殴。这个互殴定性,引发不少质疑。因为有网友称,事发时,曾看到当事学生和一名女子一起上前对清洁工动手。而校方的解释则是,在冲突中,只是男学生与清洁工对打,在场学校职工和该女生一直在拉架。
这其实是该案的一个重要细节,必须厘清。到底是两人同时殴打清洁工,还是一人殴斗,一人劝架,直接关系到这起事件的定性问题。虽然,这并不能让这起事件的恶劣性质发生根本性改观,但是至少表明在一时兴起,戾气飞扬之时,还有一丝理性与克制在力图消弭这股野蛮凶狠的残暴之气。而这,正是我们还对文明与法治对理性与良善,保持笃定信心的关键。
在目前的社会语境下,这起奥迪车主参与的殴斗事件很容易被简单地标签化。因为,此前类似的开着豪车耍威斗狠目无法纪的权势者导演的恶劣事件,实在不胜枚举。看到类似事件,一般民众很容易失去就事论事的耐心和理智,直接借着由头发泄以往这种恶性事件攒下的积怨,空对空地发泄一番,然后再等待着下次由头的出现。
只是这种纯情绪化口水化的口舌之快,无助于现实顽症的化解。回到此事,还是绕不过那些具体而微的问题的求解,比如,此事的具体经过到底如何,谁是谁非,必须有待警方调查后给出更详尽的资料后,我们才能下更针对性的论断。
当然,前提是,后给出的权威调查必须经得起民众的质疑。首先不能回避问题,校方的“互殴说”是否成立?网上有目击者称的,车上男女两人都参与对清洁工的殴斗,是否属实?事发地是否有监控探头,假如有视频资料可作关键的支撑证据,能否早日公布录像,平息纷争?而关于殴斗时是否使用凶器,直接致死原因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的权威调查资料来作证。
这些疑问,都有待警方的权威调查来一一回应。而在没有更多资料之前,不妨反思一下大学校园中这起恶性殴斗致死事件,何以会发生,何以会引起舆论如此强烈的关注?假如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市井酒肆街头巷尾,人们或许并不会有特殊的关注,而若高校里如此戾气飞扬,则永远会吸引舆论目光。
校园特别是高校中人,本该是不会选择用拳头用暴力来思考和表达的人群。但是,一个日常琐碎的停车摩擦,就引起一场暴力殴斗致死的惨剧,这无论如何超出了民众对温文尔雅守法谦抑的校园文化意象的想象。有人说,是因对方是底层清洁工,开奥迪的学生才会老拳相向,其实这只是一种臆想。在京城,同驾豪车的所谓“京城四少”,不也只因交通摩擦就拔枪相见了吗?
如果社会大众特别是各界精英、财富寡头们,都不以文明法治的精神品质为生活内核,而是崇尚暴力财势搞定一切的草莽江湖法则,那么那种粗鄙戾气就深入骨髓。践踏规则无视法治,不管遇到谁,都可能一言不合,擦枪走火!不管你在端坐校园,还是混迹职场;不管位居高位,还是身处江湖,戾气飘荡的社会,谁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如此狠毒!打死清洁工的大学生他爸是谁?
如此狠毒!打死清洁工的大学生他爸是谁?
据《新京报》报道,12月5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因将奥迪车停放在消防甬道、阻碍清洁工收拾垃圾而与清洁工发生冲突,双方互殴,导致清洁工死亡。目前,2名涉案学生已被警方控制。过去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生都是有文化、有素质、讲文明的人,常被称作“天之骄子”。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道德低下的新闻却屡见不鲜,马加爵、药家鑫等就是“杰出的代表”。当下“四大名爹”的儿子们,也都很嚣张猖狂,我们要问:打死清洁工的大学生他爸是谁?
从媒体的报道看,只是通报了致人死亡事件的经过,点出了2名涉案人员已被警方控制。并没有公开报道这两名大学生的真实姓名,更没有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的爸爸究竟是谁目前谁也不知晓。但从他们与清洁工殴斗中的野性看,他们的爸爸可能也是“李刚”。不然,不会把奥迪车停放在消防甬道上,也不会动手打人,且下手如此凶狠。当然,随着警方的介入调查,查清他爸是谁应该不是个难题。能开奥迪车的大学生,他爸不会是平头百姓吧。
前天,笔者在济南看到白岩松签售新书的现场,多半都是大学生们,为大学生崇拜白岩松、关心社会问题、探讨幸福的含义而欣慰。大学生就是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担当才行,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在。大学生应该讲道德、讲礼貌、懂得法律才是,因为他们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创造者。大学生应该是有涵养、富激情、心慈手软的人,因为他们是用文明浇灌的“天之骄子”。我们相信绝大数大学生是好样的。
但也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大学生素质极其低下,道德严重滑坡。吃吃喝喝、打打闹闹、拍阔气、比名牌、追享乐,浮躁得很。打死清洁工的北影学生,乱停放车辆,影响公共安全和别人的工作,显然是理亏的。清洁工上前理论几句,应该说也属常情。他们非但不认错,而且与清洁工互殴,拳脚相加,动手打人,行为极其野蛮,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斯文。当然,清洁工也不该去互殴,但清洁工毕竟是清洁工,没有接受过过多的教育,我们不应该对清洁工有过高的要求。
因此,不管大学生他爸是谁,都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这也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条“短腿”。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培养,不注重做人的培养,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常言道:有德无才做不成事,而有才无德却会坏事。如果一个大学生的品德不好,他的才能越大将来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只能是为社会培养了一颗“定时炸弹”。我们暂且不管打死清洁工的大学生的他爸是谁,而我们不得不疾呼应该大力加强德育教育,把大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放在前列位上。(华声在线 桃花朵朵)